杏彩体育:小布食坊 这个春节假期不能不尝一下北京传统小吃的颜
偶然走到成贤街,小布在街边小店看到了熟悉的艾窝窝。买一个,遥望着孔庙,当街慢慢吃起来。江米的软糯和冰糖山楂馅的酸甜混合而成的口感,想想就是“京味儿”吧?
“京味儿”小吃种类繁多,艾窝窝是代表之一。最早的北京小吃都是在街头、庙会售卖或沿街叫卖,后来进了小吃铺,算登堂入室。小吃铺挂“幌子”,走在街巷里一抬头就能看见,所以,老北京人把林林总总的小吃叫做“碰头食”。
“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三大钱儿卖好花,切糕鬼腿闹喳喳。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烧卖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这一段出自《都门竹枝词》。
小布给您数数:切糕、豆浆、茶汤、炸糕、糖耳朵、艾窝窝、硬面饽饽、烧麦、汤圆……简直是北京小吃大集合。然而,和其他的“碰头食”比起来,艾窝窝在不同的说唱中出现次数更多。《首都杂咏》《燕都小食品杂咏》中都有它的身影,不信您找来看看。
艾窝窝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北京人爱吃江米做的食物,也爱在食品名字上讨口彩,民间常把艾窝窝叫做“爱窝窝”。做好的艾窝窝像个白白软软的小雪球,又很细腻柔韧。老北京的小吃店每逢农历春节前做艾窝窝,一直卖到夏末秋初,现在则一年四季都能买到。
北京人对吃上心,食不厌精,此外还喜欢叙说吃的“门道”,通过传奇故事让这食物“其来有自”,吃,就有了学问。如此,关于艾窝窝,便有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流传在民间。
这个故事与故宫里的储秀宫有关。据说,讲故事的人曾经在紫禁城里当过差,他说明朝时储秀宫住着皇后和妃子,她们山珍海味吃腻了,想找些清淡食物。一天,一位回族厨师从家里带了些江米糕团,休息时在厨房里吃,被一位宫女发现,要了一点尝尝,竟然非常好吃,就给皇后带了一些,皇后一尝,也觉得好吃,问这位厨师食物的名字,厨师说叫“艾窝窝”。后面的情节跟所有的美食传说一样,自然是这食物成为“御膳”之一,再传回民间,从此身价百倍,名震京城,并被唤作“御艾窝窝”。
虽说民间故事从来虚虚实实,然而,“御艾窝窝”这个名字是真被写进了书中。《北京传统文化便览》中记载:“北京一种清真风味小吃。色雪白,球状,质粘软,味甜香,因明代为帝后所喜食,故名‘御艾窝窝’,后传入民间,脱衍为‘艾窝窝’了。”
当下正值新春,在北京要买一只艾窝窝尝尝实在很容易,无论是逛庙会还是游走在各个美食商圈,作为北京传统小吃的颜值担当,哪儿都能见到艾窝窝的身影。
不过,小布还是觉得,漫长假期,如果自己动手做一盘艾窝窝,邀请三五好友一起品尝,也算得上节日里的一番雅趣。
第二步,把生面粉放入蒸笼,开锅后蒸15分钟,蒸过的面粉有些会结成面块,发硬发干,待面晾凉后,要用擀面杖把面擀碎,擀细;
第三步,用蒸过的面粉,与敲碎的冰糖、白芝麻和切成小块的山楂糕以及碾碎的核桃仁均匀地搅拌在一起做成馅料;
第四步,取一勺江米饭,将它放在面粉上来回搓揉,使江米饭完全沾满面粉,然后将它按扁,薄厚由自己喜好而定,包上拌好的糖馅,将周边捏合到一起,在蒸熟的面粉里滚一圈,墩成圆滚滚一个小雪球,在上面点缀一小块红豆大小的山楂糕,即成。
北京人讲究美食配美器,你看那雪白的艾窝窝上,顶着红红的小山楂糕块,柔和,温润,诱人。如果刚好放入一只绿色的小碟,是不是会好看得让人舍不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