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620张图片带你穿越南京40年!快来看改革开放图片

时间:2024-12-23 07:08:45 来源:杏彩体育APP下载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入口 阅读:1

  现代快报讯 灰土土的水泥马路,几幢低矮的白色平房,你还记得1980年的珠江路吗?高高的梧桐下一栋小楼房,这还是我认识的新街口商圈吗?蝴蝶牌缝纫机、蝙蝠牌电风扇、小霸王学习机,这些生活物件你还可有印象?

  10月31日,《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南京发展图片展》在南京市规划展览馆正式开展,620多张精选图片、470余米的展线后回忆小屋、全景看南京等,勾起观众无数回忆。改革开放40年间,南京人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美!

  芳婆糕团店、南京盐水鸭、灰黑蓝外套.....说到改革开放40年南京的变化,南京人最深有体会的,肯定是每天都穿的衣服和每天都吃的食物。百姓富展区展出了南京人40年间的衣食住行。1983年,市政府集体婚礼上的新郎新娘服饰;1986年,玄武湖公园内的姑娘们;1997年,南京街头一些身披白色披肩,头戴草帽的女士;2016年,衣着时尚的老阿姨在西安门城门前合影一组组图片勾起不少南京市民的回忆。我看到王良红的相册特别有感触。80年代年轻的女孩,能在毛衣上别一个漂亮的胸针,就已经非常时髦,要叫别的女孩嫉妒的。现场一位参观的市民说,以前都是单调的灰黑蓝,现在能穿各式各样的服饰,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们的生活质量真的变好了,人的精神气越来越好。

  展览中,一组4张小图中展示了芳婆糕团店的前世今生,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讨论。原来,大家熟悉的芳婆糕团店正是从1978年起家的。1978年,芳婆从溧水来到南京,走街串巷卖蒸儿糕,并照顾中风的老婆婆。1994年,芳婆有了自己的店面,正式更名芳婆糕团店并一直坚持到了今天,成为南京人最爱吃的小吃品牌之一。家住常府街附近的市民李先生说:糖芋苗是我们最爱吃的,芳婆在我家旁边开了很久了,没想到一过就40年了,时代在变有些味道不会变。

  现在,不仅是衣和食,大家的购物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组购的照片中,上世纪90年代末,市民排队安装电线年的超市已经能扫码买货了。在互联网+时代,以网络购物、O2O营销、文化体育娱乐消费等为代表的新购物体验,更新着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

  没想到这灰不溜秋的马路竟然是珠江路!在专题展区,展出了不少南京人熟悉的地标和热门区域的老照片,一张珠江路的老照片引起了市民刘女士的感慨。刘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来南京已有10多年,平时最常去的就是珠江路一带,不过没想到1980年的珠江路竟然这么土。不仅是珠江路,新接口在世纪90年代也一样灰土土的,只有金陵饭店伫立在那。

  或许只有看到了以前的照片,才知道现在的变化有多大!而今,新街口早已出落成靓丽的美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成为南京市区内最繁华的地带,南京不少高楼早已超越金陵饭店的高度。曾经享誉全国的电子一条街珠江路也伴随着创新创业的大潮,逐步变身为创新创业集聚区。

  与此同时,南京人出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最多的代步工具就是自行车、公交车,现在南京10条地铁线四通八达,成为国内首个区区通地铁的城市,2011年投用的南京南站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中心。目前,南京市已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骨干、地面公交为网络、其他公共交通为延伸和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南京人的出行更加便利。

  现代快报记者发现,展览中有4个亮着灯光的小屋吸引了很多人围观,不少观众围着展区一直拍拍拍,这里面到底装了什么有趣的东西?

  原来,在百姓富展区内特别设置了4个小型主题展位,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春风拂来20世纪80年代中万物生长20世纪90年代末链接世界新世纪新时代智能生活,展示了4个不同时期人们生活上常用的小物件,比如大家熟悉的蝴蝶牌缝纫机、蝙蝠牌电风扇,80、90后的童年回忆小霸王学习机、音乐磁带等。一对正在参观的80后夫妻说,像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叫三大件,父亲母亲那辈结婚的时候就是买这个。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老物件家里早没了,特别是我们小时候用的算数本、田字格,看到真是很多回忆涌上心头。

  在80后小屋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一位老爷爷对一台老电扇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他叫张书杰,原来就是长江厂员工,而他们厂生产这种蝙蝠牌电风扇是南京第一种自产的电风扇。今天特地来看展,没想到竟看到了自己厂生产的电风扇,非常高兴。张书杰说,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电扇换空调,到了夏天再也不用喊热了,时代变化真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开展首日,致敬四十年万人看南京活动也同时启动。当天,接待的首批观众就是长驻南京的子弟兵们,他们大多数家乡并不在南京,但在这里生活多年后,南京早已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

  一路走过来,看到很多黑白老照片,比如新街口的大转盘、中华门,记忆一瞬间就回到了我的脑海。我记得90年代刚来南京的时候,第一次去的就是南京新街口,那时候觉得已经很气派、大城市。40年过去,别说新街口,南京的变化太多太多,城市更繁荣了,我为南京自豪。一位80后驻宁官兵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东部战区某部干部牛隆爽表示,一边走一边参观,心里确实非常激动,感觉看他们的足迹就是在看自己走过的足迹。南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城市,战争的创伤让它更加顽强,所以我们更需要保护好这片美丽的土地。

  展览中,现代快报记者还巧遇了一个特殊的观众,他就是图片展中施顺才换车记的主人公施顺才。今年已耄耋之年的施老先生一早就带着小女儿来看展,他兴奋地向记者介绍,20世纪70年代,他们家第一次买了自行车,引发了全家人的狂喜,争着与自行车拍照。十年后,他的小女儿买了一辆红色女式飞鸽牌自行车。到了1983年,大女儿出差游园时骑上摩托车拍照,羡煞旁人。2011年,一家人首次购车,2017年又一次更换新的小汽车。5张图片,可以说是我们小家的换车变化,但也可以看做时代的变化,改革开放,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