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烹饪协会联合美团外卖共同发布了《快餐品类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餐饮行业的全面复苏,人口流动的持续放开,餐饮行业展现出了极大的活力,大量新从业者入局餐饮业,快餐小吃仍然是餐饮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品类,“新中式”快餐、“锅气”、健康饮食等成为消费者餐饮选择的主要“关键词”。同时,外卖平台在选址、拉新、促进转化等数字化运营方面的支持也在持续发力,助力餐饮商家快速优化升级,解决增长难题,推动餐饮行业实现新的发展突破。
今年上半年,经济整体大环境的复苏,为曾遇冷的餐饮行业带来了重要利好。报告中,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21.4%,另一个数据则显示,同样在2023年上半年,全国“餐饮”品类累计新注册企业超过200万家,大量从业者涌入餐饮赛道。从餐饮业复苏的可喜态势不难预测,餐饮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通过分析,报告指出,相较于“单打独斗”式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多的餐饮行业新从业者,在创业时更倾向于寻求确定性、数字化、供应链更为成熟的品牌加盟。虽然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连锁化率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包括饮品、甜点面包、国际美食、小吃快餐、火锅等典型餐饮品类,连锁化率近几年始终保持提升。
随着新餐饮商家进入行业,外卖平台助力品牌打造双主场、实现增长的作用也将进一步发挥。在报告发布会的现场,美团外卖全国KA业务部负责人范天阳介绍,今年美团外卖推出以关注客群增长为核心的BETTER经营模型,通过细分品牌流转人群,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帮助商家进行运营决策,一站式解决开店选址、精准营销、新客转化、菜品迭代、复购提频等经营中的核心痛点,并通过实例对BETTER经营模型进行了阐释。
以老乡鸡为例,通过BETTER经营模型对于客群的有效分析,发现在宣武门商圈,中式快餐爱好者较多,其中饭类套餐属于商圈热销品类,且在评估后预计该商圈存在潜在客数近百万,客群的就餐需求与老乡鸡品牌产品十分契合,且相较于其他商圈,同类竞品商家数量较少。老乡鸡在此处商圈选址开店后,新店首周订单量就达到同期区域店232%。在BETTER的助力下,老乡鸡宣武门外大街店通过精准的选址,准确触达目标用户群体,推动了销量的提升。
在解决推新品拉新客的难题中,BETTER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今年夏天,汉堡王与美团外卖携手,贴近当代打工人群体中的热门话题,与“焦绿猫”IP共创“牛油果汉堡”,并定制IP联名表情包、魔性视频等传播物料,定制“焦绿猫”联名款可DIY汉堡盒,和IP联名款打工人解压捏捏乐。此举直击年轻打工人们的“焦虑”心理,成功圈粉了年轻消费者,一度达到了一“猫”难求的销售效果。还实现了突破历史单日峰值,新品销售占比40%的战绩,贡献了千万级的交易额。
事实上,基于报告不难看出,快餐作为餐饮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品类,发展态势良好,仍然具有极强生命力。中式快餐作为符合中国人口味习惯的细分快餐赛道,凭借着符合人们心理诉求的高性价比和“锅气”,也在继续扩大市场占比。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和加盟模式的主流化,对于快餐连锁品牌来讲,也将成为挑战与机会并存的节点,以客群运营为中心的美团外卖BETTER经营模型,或将可以为品牌打开全新的增长思路,实现全新的增长,助力餐饮品牌在行业复苏后,再次迎来全新的飞跃。
此次中烹协联合美团外卖发布报告,也针对不同餐饮品类进行了洞察。从餐饮品类细分领域来看,小吃快餐仍然是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品类,该品类到店外卖双主场的特征较为显著,外卖订单占比59.9%,远超其他餐饮品类;且该品类人均消费价格波动不大,主流客单价仍处于20-30元的价格区间。不难看出,高性价比仍然是小吃快餐品类的主打优势。
在快餐品类中,西式快餐交易额占比最高,汉堡类餐品是外卖订单中占比最高的品类。同时,中式快餐也正在“拍马赶上”,其中,螺蛳粉、拌饭等中式快餐交易额增速较快,饭类快餐、米粉米线等在外卖订单中占比也较高。因受热播剧《狂飙》的影响,猪脚饭成为中式快餐中的一匹“黑马”,餐饮商家则通过对类似猪脚饭等单一爆品的反复优化打磨,寻找差异化发展的全新机遇。不只猪脚饭,美团数据显示小炒肉菜品同比增速达94%,甚至在一些西式快餐的餐品中,也出现了小炒肉和传统西式快餐融合的身影。
此外,美团“锅气”作为关键词被搜索的频率逐年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锅气”的搜索指数更是出现大幅跃升。可以认为,“锅气”凸显的是人间烟火气,在餐饮行业短暂降温后,人们对于“人间烟火气”的向往在餐饮领域体现的最为直观。而近两年主打盖码饭的门店快速增长,并在线上外卖收获了亮眼的成绩,正体现了这一点。报告显示,目前全国有近4000家主打盖码饭的门店,有些品牌为提高效率,还使用了机器人炒码,实现了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提升了服务效率。(诗文)
在发展重点方面,多省市将脑机接口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提出开展脑机接口基础研究,推动脑机接口成果转化和广泛应用。
守护着这片前不久刚插完秧的稻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晓明和他的团队,正努力筛选发掘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性状的可利用优异种质资源。
今年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明确提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日前,浙江大学团队通过模仿北极熊毛的结构,制备出一种封装了气凝胶的超保暖人造纤维,这种材料同时具备保暖、轻薄和耐用的特点。这项成果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杂志。
依托大科学装置实施大科学工程、组织大科学计划、打造大科学中心,已成为大科学时代下,科技创新范式变革的重要标志。为此,我们应发挥大科学装置原始创新策源作用,努力建设基础研究高水平支撑平台。
2024年1月1日,我国“夸父一号”卫星成功记录了第25太阳活动周截至目前最大的耀斑,再次刷新了第25太阳活动周最大耀斑的纪录。
王蓬博认为,一方面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降低成本是必经之路,另一方面则需要尽可能地创造场景。
风云气象卫星被誉为“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卫星”,它们24小时“瞭望”,时刻观测着全球的风云气象,日夜预报着每天的阴晴冷暖。
未来,“激光木材”在涉及国防军工、民用科技的照明领域,例如远距离岛屿、无接触室内外、深海、极端环境等,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团队基于自主发展的氮-空位色心制备技术,可控制备出相距约200纳米的三个氮-空位色心作为量子传感系统,通过对随机电场探测展示了这种新的量子传感范式。
C919首次执飞“上海虹桥—北京大兴”航线大型客机执行“上海虹桥—北京大兴”航线的商业航班,这是东航C919继“上海虹桥—成都天府”常态化商业运营之后,C919执行的第二条定期商业航线
许多天文事件,总会在宇宙中绽放“看不见的焰火”——X射线。刚刚发射升空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专门用于捕捉这些“看不见的焰火”,可谓是宇宙天体爆发“捕手”。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万头肉牛养殖场迎来了高规格的“牛专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研制的可为壁画消杀灭菌的机器人,近日在我国首届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应用展亮相。
推进科技创新,发挥科普的积极作用,对于中国人端稳手中的“饭碗”具有重要意义。习总强调,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青年农业科学工作者既是科技创新的先锋,又是科普的主力军之一。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纷纷加快400G全光网络建设,连接东数西算枢纽节点,算力协同能力逐渐增强。
火龙果营养丰富,果肉含植物性蛋白、膳食纤维、甜菜红色素、胡萝卜素、果糖、葡萄糖、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