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一直特别关注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的研究和干预进展。本期为您继续总结科研领域对于抑郁症的认识和最新进展[1-5]。
抑郁症不单涉及心理和行为异常,还包括大脑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免疫异常和肠脑异常;
任何破坏肠道菌群的因素比如压力、抗生素、不健康饮食、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破坏菌群,增加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风险;
而促进菌群健康的因素如益心菌、益生元、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粪菌移植以及药物以外的情绪舒缓方式等则能提升心理健康。
GUT——即肠,指的是从口腔到的整个消化道,这是最大的消化器官、免疫器官、内分泌器官和神经器官。而肠的消化免疫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均受肠道微生物调控。人的肠和肠内的共生微生物共同组成肠脑,对于生理、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人是由人自身和内外表面携带的微生物组成的超级生命体,单纯研究人自身无法充分了解健康和疾病,单纯研究大脑也无法完全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
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的发育发展与肠道微生物密不可分,人的痛觉感知、认知能力、情绪情感(如焦虑、抑郁、恐惧和冲动)、气质性格、压力应对、饮食行为和社交行为等都受肠道微生物影响;
人的各种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自闭症、多动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症和物质滥用/成瘾等都与菌群异常密切相关、通过益心菌、粪菌移植或者药物配合益心菌干预都能改善甚至治疗疾病;
人的各种神经疾病,比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抽动症、癫痫、渐冻人症、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疾病也都伴有肠道菌群异常,针对肠道微生物进行干预则能延缓疾病进程,改善甚至治疗疾病;
饮食是决定肠道菌群的最根本因素,人类可以通过健康饮食促进菌群健康,从而改善情绪、提高记忆和认知能力,甚至可以通过健康饮食来辅助治疗各种神经和心理疾病。
一旦遭受压力,会产生更强烈的应激反应,做出不适宜的应对,而持续的应激反应或不适宜的应对方式固化下来形成恶性循环时,则会出现各种应激相关障碍,比如各种心理异常和行为问题;
通过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等促进菌群健康,保持良好的菌-肠-脑轴功能,可帮助人更好地应对压力,甚至化压力为动力。
事实上,中国抑郁症、自闭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不断高发的主要原因并非这些患者继承了父母的易感基因,更不是他/她们心理脆弱或性格不成熟,而是他/她们的菌-肠-脑轴功能的破坏——剖腹产、抗生素、不健康饮食、不健康生活方式如熬夜游戏成瘾等菌群破坏因素造成,一旦遭遇压力性生活事件,即可以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上文内容主要为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及对国内外最新研究的综述,食与心下面将介绍外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英国科学家对符合严格标准的20篇追踪研究和21篇横断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该研究2018年发表于《Molecular Psychiatry》(SCI影响因子11.973)结果发现:
饮食炎性指数越高,发生抑郁症的可能性越高。(饮食炎性指数主要与加工食品、糖和反式脂肪酸有关,这些食物食用越多,炎性指数越高。)
美国科学家对于青少年(平均年龄13.36岁)进行了为期1.5年的追踪研究,文章2019年发表于《Physiological Reports》,研究者开始时就收集了参与者的初始抑郁症状和其他数据,并检测了夜间(12小时)尿液中的钠排出量和钾排出量,1年半后分析哪些因素与参与者的抑郁状况有关。结果发现:
排除基线抑郁症状、性别、年龄、BMI指数和青春期发育等因素影响,钠和钾排出量能很好的预测1年半后参与研究的青少年的抑郁状况;
有朋友可能会庆幸“幸亏我不爱吃X德基X当劳X胜客,偶尔才会吃一次”,“我只吃中式快餐,不吃西式快餐”;可惜事实依然让人担心,因为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虽然外表不同,但食物中的营养素却基本一样,都包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大量的钠和少量的钾。也就说,快餐外卖吃多了真能吃出抑郁症,不管是中式快餐还是西式快餐!
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人仍没有把情绪低落、焦躁、失眠、便秘、健忘、脾气暴躁、认知能力下降与饮食联系起来,依然我行我素,乱饮乱食,甚至在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之后继续大量食用破坏菌-肠-脑轴的食物,进一步加大恢复和治疗的难度。
随着目前中国快餐行业不断发展和送餐的便捷,越来越多人吃饭时选择外卖,每天吃2次或以上快餐的人越来越多,食与心最近甚至观察到很多人从早餐开始,一天三顿外卖;更让人担心的是:目前中国快餐的加工性越来越强,不少知名连锁中餐店准备的饭食也都是提前加工,密封包装好,顾客来了直接拆封加热上餐。
食与心衷心希望更多人能认识到心理和行为问题与不良饮食的联系,希望更少人因为吃错饭遭受生理或心理疾病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