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投资人对餐饮企业的态度愈发谨慎,行业投融资的降温也在意料之中。但同时,一些细分领域仍获得了资本关注,餐饮行业投融资亦展现出新的趋势。潮水退去的大环境里,哪些赛道还炙手可热?餐饮投资逻辑又发生了哪些转变?
本文为“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主题为《发现新势能,中国餐饮投融资的发展之路》圆桌论坛环节实录,红餐编辑部整编发布。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上,许安品牌策划人创始人许安、小红书投资部投资总监徐克维、广发信德互联网消费与科技服务部投资总监宋红霞、丘大叔联合创始人邢孟远、启承资本副总裁郑博与宸睿资本董事长胡维波一起,围绕“发现新势能,中国餐饮投融资的发展之路”展开了深度交流。
第一个现象,2021年后有很多企业提交了招股书,但在2023年这些企业要么是发行低于预期,要么聆讯也不达预期,要么发行迟迟没有启动甚至终止上市计划。
第二个现象,2023年餐饮行业获得投融资的数量和金额都有所下滑,业内好像都感觉到了丝丝寒意。
请问在座的各位嘉宾怎么看待上述两个现象?能否分析一下背后有哪些原因?你们觉得未来的餐饮行业投融资情况会怎么样?
一是A场,其监管政策和环境对餐饮及其他行业如芯片科技、医药等产生了影响,使得这些行业的IPO较往年更为严格。
二是对于餐企来说,短期内可能不是在A股上市的最佳时期,但从历史经验来看,但未来两三年,随着餐饮企业连锁化、品牌化进程的推进,A股很有可能重新向餐企开放。
同时,受到海外投资人影响,虽然一些海外大的资金在香港的配置有所减少,但长期来看,只要企业属于头部品牌、有足够大的市场规模、有足够高的利润,这类企业在香港上市仍是畅通无阻的。
邢孟远:为什么国家会限制餐饮行业的上市或收紧政策?这其实是受行业的规范性和风险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才能使整个行业更加规范、安全性更高、风险更低,这样也有利于餐企在资本助力下取得长远发展。
宋红霞:餐饮行业在IPO方面一直难度较大,在国内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餐企的数量非常少,占比不到1%。站在全行业发展的角度,餐饮行业受到资本限制应该只是短期的现象。对于消费类行业的前景,从长远和市场化角度来看,市场最终会回归正常化。
徐克维:市场环境具有周期性,虽然资本市场、政策层面、国际金融等因素无法掌控,但企业可以通过聚焦自身经营和发展,等待适合的时机出现。
因此,大家不需要过分关注短期得失和短期金融市场的冷却,而是要注重企业的发展和长期规划,以不变应万变。等到环境发生变化、政策出现契机时,上市投融资也可能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首先是简单化、快餐化。麦当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其经营模式相对单一。对于中餐而言,上市的难度较大。中餐企业即使实力雄厚,也不建议上市,因为上市带来的好处并不多。企业应当专注于做好自己的品牌,实现简单化和规模化。
另外,去厨师化也是提高效率、提高上市可能性的一种方式。在去厨师化的同时还要实现规模化,餐企可以参考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例子。
总的来说,我认为中餐企业上市很难。因此,我建议餐饮企业家们将目光放在打造百年老店上,持续发展。
胡维波:想请教一下邢总,在茶饮这么卷的赛道里,丘大叔怎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丘大叔做对了什么,使得品牌顺利获得了多轮融资?
丘大叔在面对“价格战”时,选择塑造品牌价值,而没有选择深度参与“价格战”和疯狂开店。丘大叔目前专注夯实开店模型,跑通单店、提高盈利。
对于上市,所有资本的终极目标都是盈利,丘大叔只要做好单店模型、保持单店都盈利,那么拿融资应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以往拿到的融资,都不是我们主动去寻找资本得来的,我们只是刚好站上了茶饮风口,同时把握到了柠檬茶赛道初创的时机。
说到差异化价值,丘大叔之所以决定选择柠檬茶赛道,是因为我们当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众多茶饮产品里,哪些产品具有更好的“基因”?比如更新鲜健康、更高的复购率、历史更加悠久……然后我们发现,柠檬茶具有这样的基因,而且当时它属于有品类无品牌,很有开发潜力,所以我们最终决定做柠檬茶。
2018年左右,当时国内正在消费升级,丘大叔便想到打破行规,用工夫茶底来做柠檬茶,鸭屎香就是我们推出的小众产品,后来成为了网红级别的大单品。
第一个,现在很多老字号品牌在寻求升级,甚至有很多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老字号基金,比如无锡、上海,所以老字号品牌应该如何去应对新的形势,实现转型升级?您能不能结合案例给我们分享一下?
举个例子,在武汉市有个35年的老品牌叫小蓝鲸,它早期做得特别棒,成为有20多个3000平米到1万平米的超大型商务宴请餐厅的品牌。
三四年前,小蓝鲸请我做咨询。当时它所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生意逐渐下滑。我给出的建议是,小蓝鲸一定要市场化。
何为市场化?参考宝马公司的做法,宝马公司成功地做了“切割营销”,比如宝马有7系、5系、3系,覆盖高中低市场。那么小蓝鲸也可以从单纯的高端品牌,创新发展为在守住高端的同时也能打入大众市场的品牌。
许安:其实老品牌进行创新相对于新品牌来说更为简单。老品牌拥有固定客源,还有持续盈利能力,只要在产品力和产品创新上下功夫,推出新的产品线,就能创造增量。
对于新品牌,我的建议是应该寻找市场上唯一或者少有的产品,并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例如太二酸菜鱼,当时很多正餐店都做综合性菜品,酸菜鱼只是其中一个菜,太二却将这一道菜创造性地做成快餐化的中餐。通过太二的例子可以看出,新品牌应该聚焦于单品爆品,让产品简单化、创新化、爆品化,这样更有可能提升产品力。
新品牌前期价格可以定位在30-50元,因为这样对应的消费群体最广。新品牌前三个月最好别赚钱,第一个月试营业时主要在内部调试产品力和运营力,然后推出免费和补贴来吸引客户,在第三个月就能做到激活市场。
总结一下,一个价格定位30-50元,能够吸引大众消费群体,并且有产品创新力、产品趋于简单化的品牌,这样的品牌模型值得新品牌参考借鉴。
胡维波:我们再将话题转向投资领域。以前小红书也投过一些餐饮企业,作为平台方,小红书投资这些餐饮品牌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小红书看重这些企业的什么核心特质?
徐克维:小红书投资,一方面带着投资属性,另一方面也带着平台属性。所以我们既要从专业的投资机构角度去判断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价值以及发展潜力,又要寻找这个企业跟小红书之间的契合度或者匹配度,比如我们会去看一个品牌的定位和小红书用户人群、场景的定位是否能很好地匹配。
通过投资,我们与一个品牌强绑定之后,双方就会一起做一些更深度的共创。比如在用户数据上深度的洞察、合作与开放,以及在品牌趋势、IP上进行一些共建共创,又或者优化品牌及营销效果等。
我们希望通过投资一方面帮企业扩大增量,另一方面帮企业优化存量,不管在投资上还是在业务上都能够获益,这是小红书的投资逻辑。
小红书不会挑剔品类或者品牌。只要一个品牌觉得小红书的用户和内容有价值,愿意在小红书上和小红书用户做互动,就会受到我们的关注。
宋红霞:在回答问题之前,我需要先说明一点。由于今年的“红黄灯”政策限制和市场遇冷,原先帮助消费企业的券商投行团队,尤其是帮助餐饮企业上市的投行团队,不少都裁员或发生转型。
然而,广发一直在关注餐饮行业。例如,广州酒家、去年上市的紫燕百味鸡和蜜雪冰城等知名企业,都是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尽管今年市场环境有所变化,但广发仍然致力于在市场低点时与各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餐饮其实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投资品类,因为餐饮想要成功需要在产品和服务两方面都做得好,通向成功需要注意的要素更多,比如对品牌创始人或者对创始团队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求具备产品思维,还要能构建服务体系。
但是从近5年或者10年来说,餐饮行业的基础设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过去一家企业做到50家店的难度,和现在一家企业做到50-200家门店的难度,二者很可能差不多。
基础设施发生了什么变化?电子收银、电子点餐系统等信息化手段,使得餐饮门店的管理难度降低了许多。同时,后厨的标准化、产品的标准化,如预制菜等,以及炒菜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这些标准化、自动化手段也让餐饮的创业门槛降低了。
胡维波:启承过去投资了不少餐饮品牌,比如拉面、咖啡赛道的一些品牌,以及锅圈食汇等。请问郑总,在投餐饮的赛道过程当中,启承的方是什么?怎样挑选投资标的?
郑博:从历史的结构上来看,拿到融资最多的餐饮品类是茶饮、咖啡、中式快餐和西式快餐,核心的原因在于商业模式,或者门店模型更加标准化。
门店模型关系到几方面因素。比如,开社区店还是购物中心店、门店面积是多少、需要多少前期投资、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单店利润率、投资回本周期……打磨好门店模型后,有利于一个品牌或者品类的快速复制。
另外,一个品牌在供应链端的表现也影响资本的选择。比如,一个品牌的供应链能不能够实现全配,对人工的依赖度有多低。像蜜雪冰城,它不仅仅是一个非常棒的品牌,同时还是一家非常优秀的供应链公司,在门店之外,它还可以获得超额的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中式正餐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足以上市的企业,未来5-10年可能有5家以上的中式正餐、中式休闲餐品牌,有机会登陆资本市场。
胡维波:启承投了不少万店品牌,如果让您来总结一下万店品牌的发展之路,您觉得有哪些点值得餐饮人学习和借鉴?
第一点,产品上要有很强的产品普适度。主打的产品一定是可以走遍大江南北、老少皆宜的产品。如果品牌推出了一款爆辣的产品,有可能这个品牌也可以在区域内做到千店规模,但其实很难做到万店规模。
普适度较好的产品既可以适合单人用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