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这年头早餐店也越来越潮了
“晚睡 可以,但早起绝对不行”,忙碌的工作和宁愿多睡一会的年轻人,似乎正在让一日三餐发生质的变化: 早餐追求快速便捷,早午餐替代早餐成为年轻人的第一顿,宵夜加餐日渐受到青睐……
尽管如此,在餐饮生态中,早餐仍是一门高频刚需的生意,传统的早餐场景也跟随年轻消费者的脚步,内涵不断丰富。
包子,中国人最日常的食品之一,早餐是其最主要的消费场景。不过从去年开始,平平无奇的包子中有了一些“异类”,它们以超高的人气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开始有了网红属性,比如李与白包子铺、包馔夜包子。
李与白包子铺创立于2020年,以“包子就要现蒸,臊子就得现炒”的理念扎根成都,主打产品是川味酱肉包,同时还有现炒臊子面、现熬粥品和传统小吃三大系列产品,覆盖了全天候用餐场景。
考虑到年轻人不仅追求味道口感,还追求视觉效果,所以李与白在包子的颜色上花了不少心思,比如黑色的黑猪肉黑金包、绿色的现炒蔬菜小笼包,以及红色的“开运大红包”等。
如今,李与白已经走出成都在全国铺开。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7月4日,李与白的门店数量已达到131家,覆盖全国11个省份21座城市。据了解,李与白的开店选址首选街边店,其次才是商场店,在门店空间设计上,选用了蓝白鲜明的门头与传统质朴的门店环境,形成一定的辨识度。
每天下午开门,凌晨三四点打烊,以“川味麻辣、火锅味小笼包”为主打产品,包馔打破了“包子惯常在早餐吃”的固有标签。
其实,包馔的SKU并不多,但在产品搭配上有所创新。除了早餐常见的豆浆、豆腐脑,包馔打造了“包子+气泡酒”“包子+咖啡”的新组合。
去年夏天,包馔在上海爆火之后,品牌开启了加盟模式,门店在全国快速铺开,如今数量已超过300家,选址大多在人流聚集的大众商圈。今年5月,包馔还将门店开到了日本东京,向海外用户传递成都市井生活烟火味。
此外,还有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个人打造的毛大庆包子铺,只卖6种包子, “配菜”不仅有豆浆、小米粥,还有现磨咖啡;来自长沙的湘十二炒码包子铺,采用“现炒、现包、现蒸”的模式,将地道的湖南菜装进了包子里……
总的来看,近几年,包子品类在环境、品质、体验等方面的升级趋势愈发明显。这些火起来的新锐包子品牌,已经跳脱了传统包子的框架,正用“包子+”释放一些新思路。
其实包括包子在内的整个早餐 市场,都在快速进化。 西式快餐品牌、连锁餐饮大牌、便利店、知名零售、互联网品牌纷纷加码,切分着早餐这一万亿级的市场。
像是近期深圳亮相的“深铁食研室”,就是由深圳地铁和农锦源联手打造的餐饮品牌,目标客群定位“没有时间做饭的上班族”。深铁食研室采取了“集中加工+统一配送+固定销售门店+流动餐车”方式进行规模化生产配送,售卖各色包子、茶叶蛋、豆浆、咖啡等刚需的早餐品类,以及跨界出品的预制菜品,场景覆盖早餐和正餐。
无独有偶,成都地铁首个早餐工程项目“早安熊猫”早餐店近日也在成都世纪城上闲里落地试水。立足蓉城口味习惯、饮食偏好,“早安熊猫”推出了泡椒牛肉包、酱肉包、笨鸡蛋、温热豆浆等早餐餐品。
便利店可以算得上是其中的“积极分子”,罗森、7-11、全家、便利蜂等便利店依托庞大的门店布局和快速便捷的属性,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早餐选择。有报告显示,目前便利店购买早餐的消费者占到了29%。
连锁餐饮品牌自然也没有“闲着”。最具典型性的当属肯德基、麦当劳。肯德基的早餐是以粥品拉开序幕,后续不断推出芝士蛋堡、薯棒、饭团、豆浆及安心油条等单品以求抢占早餐市场。去年更是推出“早安·城市味道”的推广计划,针对不同地域的特色早餐推出餐品,使其早餐消费场景更为丰富。麦当劳则更多倾向于汉堡、咖啡等西式早餐。
去年,星巴克也盯上了早餐生意,推出售价15元或19元的“烘焙美味+牛奶”低价早餐组合,覆盖整个江浙沪以及深圳地区的大多数门店。
还有一些大型餐企也选择开售早餐,为市场供应提供新选择。比如,海底捞郑州门店今年4月推出了“6元早餐”套餐,干湿搭配极其丰富,“划算”“量足”成为网友评价这份早餐的关键词;3月底开业的贾国龙功夫菜北京首钢店,成为品牌早餐生意的试点……
以“中国包子第一股”巴比食品为例,近年来品牌开始向午餐、晚餐乃至下午茶场景进发。门店营业时间拉长到了晚上8点半,消费品类上则尝试了面、汤、炒饭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永和大王则把早餐的油条、豆浆融入全天的菜单中,与菜品补充呼应,并打响了卤肉饭这一招牌产品。
包道广式点心专门店更是在外卖端口上线了“冷冻系列”,产品涵盖了流沙包、鲜肉包、酸菜包、糯米鸡、白馒头等,让速冻产品进入消费者的厨房。
显然,各显神通的品牌们正试图在早餐市场里做出大乾坤。而差异化的早餐品类,或将引领消费者实现早餐升级。
据英敏特数据预计,2025年我国早餐市场规模将达2.57万亿元。万亿市场规模下,中国早餐的品牌化、连锁化程度极低,且利润有明显的天花板,想要做好这个行当并不简单。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消费升。